水利水电专业知识:水电站建设对污染的防治措施
2016-06-14 11:30 来源于网络
1、工程性措施分析
所谓工程性措施就是指利用工业化的手段和技术来合理的控制和处理污染源,以保证达到排放标准。主要适用于水电站的上游水源污染。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减少环境影响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设计前和施工期两个阶段。
(1)设计前的工程措施
在进行水电站建设时,要确保电站选址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要详细调查建设区域所涉及的环境规划、城市规划、电力发展规划以及流域水电规划,并对当地的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水源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环境较为敏感的目标进行踏勘和调查,使电站符合相关规划的选址要求,避免日后出现电站建设存在颠覆性的限制条件。
(2)施工期的工程措施
根据自然环境、工程技术以及地质条件来对调压井、引水隧道以及工程中厂房等施工方式和工程位置进行选择。对调压井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对其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精密的分析。对径流式引水电站包括支洞的出渣方式、支洞的位置和引水隧道的走向进行选择。选择修建临时公路还是选择采用索道、滑道等出渣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在工程的“可研”阶段通过对工程方案及施工方式的比选,可提前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生态保护措施
(1)在水电站建设施工前应根据水电站影响区的植被现状,来调查和评估受影响程度,进而来确定施工区域内是不是存在省级以及国家级的珍稀保护植物和物种,以及当地特有的植物等。在设计中根据影响程度应提前采取就地保护和提出迁移的措施。即使没有珍稀保护的植物,也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定。以避免在施工时占用施工用地以外的林地。
(2)在施工期要加强施工管理、监理,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进而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施工完成后还要认真及时的做好施工迹地的恢复工作:还要对用地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不得破坏规划用地以外的土地。对珍稀特有的植物要进行移栽、迹地植被的恢复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提前或及时施工,以上工程必须通过竣工验收检查。
(3)在工程运营后:①要杜绝外来物种侵入,在异地造林、水保生物措施以及施工迹地的恢复中要杜绝一切非该区的原有物种的种植。同时在选择树种时要首先考虑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国家级、省级保护植物以及珍稀植物,以便能增加当地植物的多样性。②在工程营运后,应封闭各施工支洞的道路,从而减少人为活动对区内植物资源的破坏。
3、水生生态
(1)就地保护
在水电站建设时,要进行大坝阻隔处理,在影响区内选择流程比较长、环境状况比较好、鱼类资源比较丰富的支流和流态接近自然的河段,来加强就地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可使生活在河道型水库中的物种产卵繁殖的流水环境得到保护。根据评价区鱼类的分布情况,来选择该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典型的地区,即该流域中具有丰富的鱼类多样性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地区。通过合理有效的保护该地区的物种和物种栖息地,来维持物种的繁衍和生存。水库的库尾和相关的支流是就地保护的重点,就地保护对于支流较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河流来说,是一个实施容易、成效显著的高效保护措施。
(2)下泄生态流量
目前生态用水主要分为河道外生态需水和河道内生态需水两类。所谓河道外生态需水主要指的是。能满足河道下游的工农业用水以及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需求的水源:而河道内用水主要指的是满足河道内水生生态的完整性,而不改变水生生物生境的保护和河流的正常流态的水源。在设计阶段。水电站建设是根据目前国内推荐的生态基流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生态流量,并在设计中设置一不为人工控制的装置,使其生态流量的下泄得到保证。生态流量的下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维持原有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使该河段减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从而使坝下的鱼类资源受到保护,给鱼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在现有水电站结构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将全部的天然径流转变为发电流量,为维持天然河流的水生生物的生长条件和水域景观,必须在天然河道保持一个最低流量。
4、全面控制措施
这种措施主要是根据水电站所影响的农业区域制定的,由于农业污染的面积比较大。影响也比较深远,所以应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水电站周边的农业生产,通过生态化的措施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以保证其进入到生态环保的发展轨道上来。无公害农业和生态种植理念的大力推广,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所带来水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使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得到极大提高。让农民得到真正的效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