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分:
>>构造(结构)识图
>>(特殊)地基处理
>>填方
>>挖方
>>排水
>>季节性
>>路基加宽
>>防护支挡
管理部分:
>>施工组织:土方调运(土方量、运距、运费)
>>施工部署:安排施工顺序、总平面部署
>>进度计算、技术交底、监控量测
>>质量管理:关键点设置、单位、分部、分项划分;实测项目;质量事故
>>安全管理: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安全措施、安全事故、安全风险评估
>>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索赔
>>成本管理:材料费,机械费
>>造价管理:计量、调价计算,支付计算
>>临时工程:项目部,施工便道
>>机械管理:种类配置,计算(生产效率、数量)
相关法规及标准:
>>资质管理
>>分包管理
>>设计变更
>>交工验收
>>竣工验收
【案例】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段,包含两段路基(K6+000~K6+460、K6+920~K8+325)和一座隧道(K6+460~K6+980),两段路基中既有挖方也有填方,其中挖方段长度为450m和280m。
隧道上硬土厚约20m,围岩级别为Ⅳ、Ⅴ级,其中,Ⅳ级围岩主要由较坚硬岩组成,Ⅴ级围岩主要由第四系稍湿碎石土组成,该隧道为大断面隧道。
施工单位采用挖掘机开挖路基挖方段土方,开挖时采用横挖法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直接挖至设计边坡线,并避免超欠挖。开挖时每层台阶高度控制在3~4m以内,并在台阶面设置2%纵横坡以避免雨季积水。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部分路基填筑利用隧道洞渣作为路基填料,一般路段采用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土石方分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隧道进口端路堤,土石料填筑(其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料超过80%)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施工,每一层控制在400mm,路堤与路床的填料粒径控制不超过层厚,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5~20之间。
隧道出口端路堤,由于地势低洼,土石料填筑(其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料占55%)采用倾填方法施工。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并结合地质情况及运输条件,施工单位对该合同段的隧道配置了挖掘机、自卸式汽车、风动凿岩机、装载机、凿岩台车、模板衬砌台车、钻孔机、混凝土喷射机、注浆机等施工机械。
问题: 1.指出路基土方开挖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
 |
 |
| 『正确答案』 不妥之处一:采用横挖法进行开挖。 理由,开挖长度大应采用纵向挖掘法。 不妥之处二:直接挖至设计边坡线。 理由,按相关规范规定,机械开挖应当预留一定的宽度,以免扰动边坡线外土体。
|
2.写出图1中A和B的名称。
|
 |
 |
| 『正确答案』A是地基检测及试验段施工,B是推土机摊平。
|
3.指出隧道进口端与出口端路堤填筑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
 |
 |
| 『正确答案』“进口端路堤与路床的填料粒径控制不超过层厚”错误。 理由: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 “出口端采用倾填的方法填筑”错误。 理由:土石路堤应分层填筑。
|
4.路基填筑前,“摊铺厚度”指标应通过什么方法确定?图1中,“洒水或晾晒”的目的是什么?
|
 |
 |
| 『正确答案』试验法; 洒水或晾晒是保证回填土料的含水率控制在最佳含水率的范围内,保证压实度达标。
|
【案例】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位于平原区,路基宽1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K3+460~K3+550段位于水田路段。路堤填筑高度5~6m,填料为砂性土。该路段的软基处理方案如下图所示:

说明:
(1)图中除高程以m计外,其余均以cm为单位;
(2)土工格栅铺设在路床范围之内;
(3)塑料排水板采用SPB-l型,平面间距1.5m,呈梅花状布设,板底深至基岩面处,板顶伸入砂垫层50cm。
工程开工前,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
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了平面控制桩,交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平面控制桩D32缺失。施工单位接受了控制桩后及时进行了复测。施工单位制定的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入套管→塑料排水板穿靴→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A。
1.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写出图1中涉及的“分部工程”名称。 2.改正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排序错误(按“应先XX,再XX”描述),并写出工艺A的名称。 3.写出图中低液限粘土中水排至路堤外的主要路径。 4.设计单位还应向施工单位交哪种控制桩?针对D32控制桩的缺失,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
 |
 |
| 『正确答案』 1.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砌筑及防护工程、软基处理、沥青路面面层工程。 2.正确的排序是:先“塑料排水板穿靴”再“插入套管”; A为:“摊铺上层砂垫层”。 3.水→塑料排水板→砂垫层→排水沟。 4.设计单位还应向施工单位交水准点桩。 对D32控制桩,施工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进行补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