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2021)实务案例特训
  技术部分:
  >>构造(结构)识图
  >>(特殊)地基处理
  >>填方
  >>挖方
  >>排水
  >>季节性
  >>路基加宽
  >>防护支挡
  管理部分:
  >>施工组织:土方调运(土方量、运距、运费)
  >>施工部署:安排施工顺序、总平面部署
  >>进度计算、技术交底、监控量测
  >>质量管理:关键点设置、单位、分部、分项划分;实测项目;质量事故
  >>安全管理: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安全措施、安全事故、安全风险评估
  >>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索赔
  >>成本管理:材料费,机械费
  >>造价管理:计量、调价计算,支付计算
  >>临时工程:项目部,施工便道
  >>机械管理:种类配置,计算(生产效率、数量)
  相关法规及标准:
  >>资质管理
  >>分包管理
  >>设计变更
  >>交工验收
  >>竣工验收
  【案例】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段,包含两段路基(K6+000~K6+460、K6+920~K8+325)和一座隧道(K6+460~K6+980),两段路基中既有挖方也有填方,其中挖方段长度为450m和280m。
  隧道上硬土厚约20m,围岩级别为Ⅳ、Ⅴ级,其中,Ⅳ级围岩主要由较坚硬岩组成,Ⅴ级围岩主要由第四系稍湿碎石土组成,该隧道为大断面隧道。
  施工单位采用挖掘机开挖路基挖方段土方,开挖时采用横挖法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直接挖至设计边坡线,并避免超欠挖。开挖时每层台阶高度控制在3~4m以内,并在台阶面设置2%纵横坡以避免雨季积水。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部分路基填筑利用隧道洞渣作为路基填料,一般路段采用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土石方分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隧道进口端路堤,土石料填筑(其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料超过80%)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施工,每一层控制在400mm,路堤与路床的填料粒径控制不超过层厚,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5~20之间。
  隧道出口端路堤,由于地势低洼,土石料填筑(其中粒径大于40mm的石料占55%)采用倾填方法施工。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并结合地质情况及运输条件,施工单位对该合同段的隧道配置了挖掘机、自卸式汽车、风动凿岩机、装载机、凿岩台车、模板衬砌台车、钻孔机、混凝土喷射机、注浆机等施工机械。
  问题:
  1.指出路基土方开挖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2.写出图1中A和B的名称。
  3.指出隧道进口端与出口端路堤填筑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4.路基填筑前,“摊铺厚度”指标应通过什么方法确定?图1中,“洒水或晾晒”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位于平原区,路基宽1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K3+460~K3+550段位于水田路段。路堤填筑高度5~6m,填料为砂性土。该路段的软基处理方案如下图所示:
  
  说明:
  (1)图中除高程以m计外,其余均以cm为单位;
  (2)土工格栅铺设在路床范围之内;
  (3)塑料排水板采用SPB-l型,平面间距1.5m,呈梅花状布设,板底深至基岩面处,板顶伸入砂垫层50cm。
  工程开工前,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
  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了平面控制桩,交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平面控制桩D32缺失。施工单位接受了控制桩后及时进行了复测。施工单位制定的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入套管→塑料排水板穿靴→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A。
  1.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写出图1中涉及的“分部工程”名称。
  2.改正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排序错误(按“应先XX,再XX”描述),并写出工艺A的名称。
  3.写出图中低液限粘土中水排至路堤外的主要路径。
  4.设计单位还应向施工单位交哪种控制桩?针对D32控制桩的缺失,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暂无讲义信息

1万+
已学习
添加学习顾问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您可以对视频和老师进行评价!

继续播放 去评价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