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教育网

首页 > 一级建造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2012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正版考试用书增值服务第三次(三)

2012-07-24
普通

  1B413043熟悉斜拉桥的施工特点

  1.比较裸塔现浇施工主要采用翻模、滑模、爬模施工方法

  (1)翻模:应用较早,施工简单,能保证几何尺寸(包括复杂断面),外观整洁。但模板高空翻转,操作危险,沿海地区不宜用此法。

  (2)滑模: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小,但技术要求高,施工控制复杂,外观质量较差,且易污染。一般倾斜度较大,预留孔道及埋件多的索塔不宜用此法。

  (3)爬模:爬模兼有滑模和翻模的优势,使用斜拉桥一般索塔的施工。施工安全,质量可靠,修补方便。国内外大多采用此法。

  2.拉索的安装与张拉

  (1)拉索安装可根据塔高、布索方式、索长、索径、索的刚柔程度、起重设备和施工现场状况等综合选择架设方法。

  (2)安装前应根据索长、索重、斜度和风力等因素计算其安装过程中锚头距索管口2.0m、1.0m,距锚板0.70m以及锚头带锚环时牵引力,以综合选择架设方案和设备。

  (3)施工中不得损伤索体保护层和索端锚头及螺纹,不得堆压弯折索体。

  1)不得用起重钩或易于对索体产生集中应力的吊具直接挂扣拉索,宜用带胶垫的管形夹具尼龙吊带或设置多吊点起吊。

  2)放索时索体应贴在特制的滚轮上拖拉,并应控制索盘的转速,防止转速突变或倾覆。

  3)为防止锚头和索体穿入塔、梁索管时的偏位和损伤,应在放管处设置控制的力点或限位器调控。

  4)安装过程中锚头螺纹应包裹,及时清除拉索的包护物。拉索防层和锚头损伤应及时修补并计入有关表格存档以便跟踪维护。

  (4)施工中,拉索抗振的约束环和减振器未安装前,必须确保索管(特别是梁上索管)和锚端的防水、防腐和防污染。

  (5)斜拉桥拉索的张拉应按下列各项执行:

  1)张拉施工的设备和方法应根据设计的索型、锚具、布索方式、塔和梁的构造确定。

  2)拉索张拉的顺序、级次数和量值应按设计规定执行。应以振动频率计测定的索力或油压表量值为准,以延伸值作校核,并应视拉索防振圈以及弯曲刚度的状况对测值予以修正。

  3)拉索张拉可于塔端或梁端单端进行,也可顶升索鞍支座进行。平行钢丝拉索宜采用整体张拉,平行钢绞线拉索可用整体或分索张拉,分索张拉应按“分级”、“等力”的原则进行,每根同级的索力允许误差为±1%。

  4)索塔顺桥向两侧的拉索(组)和桥横向对称的拉索(组)必须对称同步张拉;同步张拉的不同步索力的相差值不得超出设计规定;两侧不对称的或设计拉力不同的拉索,应按设计规定的索力分级同步张拉,各千斤顶同步之差不得大于油表读数的最小分格,索力终值误差小于±2%。

  5)拉索锚固时不宜在锚环与承压板间加垫,需要加垫时,其垫圈材料和强度应符合承压要求,并应设成两个密贴带扣的半圈。

  6)拉索张拉完成后,悬臂施工跨中合龙前后,当梁体内应力预应力钢筋全部张拉完且桥面及附属设备安装完时,应采用传感器或振动频率测力计检测各拉索力值,同时应视防振圈及索的弯曲刚度等状况对测值予以修正。每组及每索的拉力误差超过设计规定时进行调整,调整时可从超过设计索力最大或最小的拉索开始(放或拉),直调至设计索力。调索时应对塔和相应梁段进行位移检测,并做出存档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时间、环境温度、索力、索伸缩量、桥面荷载状况、塔梁的变位量及主要相关控制断面应力等。

  1B413044了解悬索桥的施工特点

  1.悬索桥分类

  大跨径悬索桥的结构形式按吊索和加劲梁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竖直吊索,钢桁架作加劲梁;

  (2)三角形布置的斜吊索,以扁平流线形钢箱梁作加劲梁;

  (3)竖直吊索和斜吊索的混合型,流线形钢箱梁作加劲梁;

  (4)除了具有一般悬索桥的缆索体系外,还设有若干加强用的斜拉索。

  按照加劲梁的支承结构不同悬索桥可分为单跨两铰加劲梁、三跨两铰加劲梁和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

  悬索桥下部工程包括锚碇基础、锚体和塔柱基础等施工,上部工程包括主塔、主缆和加劲梁的施工。施工架设主要工序为:基础施工→塔柱和锚碇施工→先导索渡海工程→牵引系统和猫道系统→猫道面层和抗风缆架设→索股架设→索夹和吊索安装→加劲梁架设和桥面铺装施工。

  2.锚碇体施工

  悬索桥锚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施工阶段水泥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引起变形及变形不均,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当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时,构件就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水化热的控制是锚碇混凝土施工的关键。

  3.防护与涂装要点

  (1)主缆防护应在桥面铺装完成后进行,主缆涂装应按涂装设计进行;防护前必须清除主缆表面灰尘、油污和水分等污物,临时覆盖,待对该处进行涂装及缠丝时再揭开。

  (2)缠丝工作宜在二期恒载作用于主缆之后进行,缠丝材料以选用软质镀锌钢丝为宜,缠丝工作应由电动缠丝机完成。

  (3)工地焊接后应及时按防腐设计要求进行表面处理。

  (4)工地焊接的表面补涂油漆应在表面除锈24h内进行,分层补涂底漆和面漆,并达到设计的漆膜总厚度。

  (5)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工地焊接完成后,应按涂装工艺文件的要求涂箱外装饰面漆。

  1B413045了解桥梁施工监控

  1.桥梁监测范围

  (1)敏感部位监测。一般只在桥梁内力、应变、位移变化和裂纹产生对桥梁影响至关重要的(敏感)部位进行监测。

  (2)总体监测。特大桥梁构造复杂,难以做地毯式人工监测。鉴于特大桥梁的重要性,需要适时地得到桥梁正常工作的总体状况。通过对可能取得的桥梁工作参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别”找到桥梁异常的一个或几个可能部位,再由配备检测设备的专业人员到可能异常部位检测。

  2.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桥梁施工控制方法可分为事后控制法、预测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和最大宽容度控制法几种。

  1B414000隧道工程

  1B414010隧道围岩分级与隧道构造

  1B414011掌握隧道围岩分级

  1.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围岩分级的目的是设计、施工的基础。施工方法的选择、衬砌结构类型及尺寸的确定、隧道施工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制定都要以围岩分级作为主要依据。

  2.明洞类型

  洞顶覆盖层较薄,难以用暗挖法建隧道时,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受塌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时,道路之间或道路与铁路之间形成立体交叉,但又不宜做立交桥时,通常应设置明洞。明洞主要分为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两大类。按荷载分布,拱式明洞又可分为路堑对称型、路堑偏压型、半路堑偏压型和半路堑单压型。按构造,棚式明洞又可分为墙式、刚架式、柱式等。此外还有特殊结构明洞,如支撑锚杆明洞、抗滑明洞、柱式挑檐棚洞、全刚架式棚洞、空腹肋拱式棚洞、悬臂棚洞、斜交托梁式棚洞、双曲拱明洞等,以适应特殊场合。

  1B414020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

  1B414021掌握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超前钻孔法、地质雷达法、TSP(TunnelSeismicPrediction)、TGP法或TRT法,目前常用的主要方法为TSP(TGP)法。

  1B414022掌握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一般规定

  (1)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2)隧道施工时应做好下列工作:

  1)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应定期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

  2)洞外水准点、中线点应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

  (3)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校,保证仪器具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光电测距仪时,应按其使用规定要求进行。

  (4)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口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的精度以及两洞口水准点间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均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的规定。

  (5)隧道竣工后应提交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

  1B414030隧道施工技术

  1B414031掌握隧道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的技术与方法

  1B414032掌握隧道开挖

  炮眼布置和周边眼的控制爆破

  掘进工作面的炮眼可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和周边眼。

  (1)掏槽眼布置

  掏槽眼的作用是将开挖面上某一部位的岩石掏出一个槽,以形成新的临空面,为其他炮眼的爆破创造有利条件。掏槽炮眼一般要比其他炮眼深10~20cm,以保证爆破后开挖深度一致。

  根据坑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掏槽眼排列形式有很多种,总的可分成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两大类。

  (2)辅助眼布置

  辅助眼的作用是进一步扩大掏槽体积和增大爆破量,并为周边眼创造有利的爆破条件。其布置主要是解决间距和最小抵抗线问题,这可以由工地经验决定。最小抵抗线约为炮眼间距的60%~80%.

  (3)周边眼布置

  周边眼的作用是爆破后使坑道断面达到设计的形状和规格。周边眼原则上沿着设计轮廓均匀布置,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应比辅助眼的小,以便爆出较为平顺的轮廓。眼口距设计轮廓线约0.1~0.2m,便于钻眼。

  周边眼的底端,对于松软岩层应放在设计轮廓线以内,对于中硬岩层可放在设计轮廓线上,对于坚硬岩层则应略超出设计轮廓线外。为了避免欠挖,底板眼底端一般都超出设计轮廓线。

  1B414033掌握隧道支护与衬砌

  1.超前锚杆、小钢管施工技术要点

  超前锚杆主要适用于地下水较少的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工程中,如土砂质地层、弱膨胀性地层、流变性较小的地层、裂隙发育的岩体、断层破碎带等浅埋无显著偏压的隧道。也适宜于采用中小型机械施工。

  此法的要点是开挖掘进前,在开挖面顶部一定范围内,沿坑道设计轮廓线,向岩体内打入一排纵向锚杆(或型钢,或小钢管),以形成一道顶部加固的岩石棚,在此棚保护下进行开挖等作业,至一定距离后(在尚未开挖的岩体中必须保留一定的超前长度),重复上述步骤,如此循环前进。

  超前锚杆宜采用早强砂浆锚杆,锚杆可用不小于Φ22的螺纹钢筋。其超前量、环向间距、外插角等参数应视具体的施工条件而定。

  2.管棚施工技术要点

  管棚主要适用于围岩压力来得快来得大,用于对围岩变形及地表下沉有较严格限制要求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工程中。如土砂质地层、强膨胀性地层、强流变性地层、裂隙发育的岩体、断层破碎带、浅埋有显著偏压等围岩的隧道中。此外,在一般无胶结的土及砂质围岩中,可采用插板封闭较为有效;在地下水较多时,则可利用钢管注浆堵水和加固围岩。

  管棚的配置、形状、施工范围、管棚间隔及断面等应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隧道开挖断面、埋深以及开挖方法等因素来决定。

  短管棚(长度小于10m的小钢管)一次超前量小,基本上与开挖作业交替进行,占用循环时间较大,但钻孔安装或顶入安装较容易。

  长管棚(长度10~45m,直径较粗的钢管)一次超前量大,单次钻孔或打入长钢管的作业时间较长,但减少了安装钢管的次数,减少了与开挖作业之间的干扰。

  钻孔时如出现卡钻或塌孔,应注浆后再钻,有些土质地层则可直接将钢管顶入。

  3.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技术要点

  超前小导管注浆是在开挖掘进前,先用喷混凝土将开挖面和5m范围内的坑道封闭,然后沿坑道周边打入带孔的纵向小导管并通过小导管向围岩注浆,待浆液硬化后,在坑道周围形成了一个加固圈,在此加固圈的防护下即可安全地进行开挖。

  超前小导管注浆不仅适用于一般软弱破碎围岩,也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松软围岩。但超前小导管注浆对围岩加固的范围和强度是有限的,在围岩条件特别差而变形又严格控制的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导管注浆常常作为一项主要的辅助措施,与管棚结合起来加固围岩。

  自进式注浆锚杆(又称迈式锚杆)是将超前锚杆与超前小导管注浆相结合的一种超前措施。它是在小导管的前端安装了一次性钻头,从而将钻孔和顶管同时完成,缩短了导管的安装时间,尤其适用于钻孔易坍塌的地层。

  1B414034掌握隧道防排水

  施工中的防排水措施

  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洞内反坡排水时,必须采取机械抽水。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用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沟。其钻孔的位置、数量、孔径、深度、方向和渗水量等应作详细记录,以便在衬砌时确定拱墙背后排水设施的位置。洞内涌水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井点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处理。严寒地区隧道施工排水时,宜将水沟、管埋设在冻结线以下或采取防寒保温措施。洞顶上方设有高位水池时应有防渗和防溢水设施。当隧道覆盖层厚度较薄且地层中水渗透性较强时,水池位置应远离隧道轴线。

  1B414036熟悉隧道通风防尘及水电作业

  1.比较几种通风

  实施机械通风,必须具有通风机和风道,按照风道的类型和通风机安装位置,有如下几种通风方式:

  (1)风管式通风

  风流经由管道输送,分为压力式、抽出式、混合式三种方式。

  风管式通风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布置灵活,易于拆装,故为一般隧道施工采用。但由于管路的增长及管道的接头或多或少有漏风,若不保证接头的质量,就会造成因风管过长而达不到要求的风量。

  (2)巷道式通风

  适用于有平行坑道的长隧道。其特点是:通过最前面的横洞和平行导坑组成一个风流循环系统,在平行导坑洞口附近安装通风机,将污浊空气由导坑抽出,新鲜空气由正洞流入,形成循环风流。另外对平行导坑和正洞前面的独头巷道,再辅以局部的内管式通风,这种通风方式,断面大、阻力小,可提供较大的风量,是目前解决长隧道施工通风比较有效的方法。

  (3)风墙式通风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隧道。当管道式通风难以解决,又无平行导坑可以利用的话,可利用隧道成洞部分较大的断面,用砖砌或木板隔出一条2~3㎡的风道,以减小风管长度,增大风量满足通风要求。

  1B414040特殊地段施工

  1B414041熟悉涌水地段施工特点

  采用辅助坑道排水时应符合的要求

  (1)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近平行;

  (2)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

  (3)坑道应超前正洞l0~20m,至少应超前l~2个循环进尺。

  1B414042熟悉塌方地段的施工特点

  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

  (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塌落,大则引起塌方。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极易发生塌方。

  3)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塌落。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塌。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

  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塌方的因素。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按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振动引起塌方。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塌方。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向日葵

全力冲刺

高效备考方案

模拟题库

模拟真实考场

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查询

试听课程
加载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