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城市正潜移默化地向人们期待中的智能生命体转化。仅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乃至智慧化来看,你不得不承认,数字经济洪流所到之处,一切都将焕然一新,而智慧城市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大数据是什么? 其不只指数据量大、维度多,更重要的是,数据能不能有效的可视化表达,能不能实时连接在一起,是不是真实且可靠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于大数据、BIM等技术可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模型。在交易供需方面,如同滴滴打车一样精准找到需求方和供给方并形成高效匹配,其本质即让每一宗交易遇到对的人;在过程流程方面,监控不合规异常行为,通过数据分析、公示等方式,让围标串标等行为无所遁形。此外,大数据匹配还可以将企业的成本极大化的瘦身,例如某省被认为有8万家企业,互联互通后会发现实际只有2万家。
未来交易应该是包含设计、建造、运维过程的全数字化样品,其将作为关键的交易环节,始终贯穿标前、标中、标后的交易全过程。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支撑新采购、新交易,数字化交易未来已来。
BIM、大数据技术让招投标沐浴在阳光下
招投标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一直是监管部门、交易部门、招标人乃至投标人共同的需求。随着数字技术以及工程建设领域核心技术BIM在招投标方面的创新应用,我国招投标改革继纸质标书时代、双轨制招投标、电子化招投标之后,迈入了BIM可视化评审的新时代。
2014年7月,深圳成为全国首批电子招标投标创新试点城市。此后,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和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一起,开始全面构建电子招投标系统,并开拓思路,探索电子招投标的创新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BIM技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的应用研究。
应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智慧交易。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完成数据资产盘点和数据清洗后,得到23614个招标项目、37838条企业数据、54948条自然人数据、670000多条交易过程数据、9000多万条清单数据。基于这些大数据基础,实现深圳工程建设分布可视化分析、深圳招投标改革政策执行效果分析、招投标价格数据分析等,并得到了六大成果。其一,科学计算清单价格合理区间参考,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科学确定工程造价合理成本的问题,帮助招标人成本预算与控制,帮助投标人合理报价,帮助专家智能化评标,并为政府审计、监督提供有效、准确、科学的数据参考。其二,实现工程建设分布可视化分析,帮助各方主体直观了解深圳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分布,研判城市规划落地情况、各区域工程建设发展态势。其三,创新性采用时序模拟方法分析深圳招投标改革政策执行效果,直观显示市场各维度数据变化,为政策制定的后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其四,采用线性回归算法进行中标结果主因子分析,直观反映影响中标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情况。其五,实现全国施工企业在深圳中标情况的可视化分析,直观描述深圳建筑市场的开放度和竞争度。其六,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招标倾向性分析,为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选择入围和定标方法提供了量化的直观数据参考。
深化BIM应用,创新交易手段。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基于BIM技术,实现了模型检查、进度模拟、资金资源检查、场地布置检查、方案交底审查、清单查看、直接费详查七大功能,让评审过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例如将传统的图表文字转变为可立体观察的三维信息模型,可以提升评标过程的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多维度显示投标人的资金和资源使用计划,可以便于评标专家对资金资源计划进行全面、深度评估;改变传统冗长的文字说明方式,直观体验帮助评标专家理解重难点方案,同时降低了动画方案交底门槛;以立体信息模型与数据相结合的方式,从构件级呈现商务标数据,便于直观深入的发现存在的问题。
数据显示,自2014年试点以来,深圳住建局工程建设交易中心共实现招标项目8000多项,交易金额3000多亿元,投标人次40多万,短信约51万条,网站日点击率约4万次。其全面规范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了电子交易全覆盖、交易过程全公开、信息共享全方位、电子监管高效能,报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中标,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实时在线监督,留痕,可追溯。
构建平台、创新模式,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数字化可期
当前,全国各地在积极将数字技术融入公共资源交易过程,构建平台,创新模式,呈现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局面。
贵州省实现全面构建“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五全服务新格局。自2016年3月贵州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点,其依托广联达倾力打造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作为“云上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等五全服务模式,顺利通过了试点验收工作,成为践行全国公共资源平台整合精神的先行示范省。其核心经验主要包括3方面:汇聚平台,消除体制羁绊,构建管理新生态;联通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助推交易“加速度”;用活数据,融通信息孤岛,打造理政“黔之镜”。
江门市搭建“一门式+大数据”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成果丰硕。江门2013年正式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4年着手开始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广联达共同探索公共资源电子交易“一门式+大数据”模式,并最终实现了“全市一张网”体系,即“一个数据中心、两级管理平台、三个平台运行、4+N业务整合”。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的未来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属于新生事物,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路上,未来对电子招投标交易过程产生的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从分析建筑材料的市场情况入手,可以提供数据分析配合政府进行供给侧改革。江门作为我国第一个获批成立网络信息统筹局的地级市,其与广联达的合作探索意义重大。
北京市工程建设交易中心搭建了基于交易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市场主体和专家评委的电子交易平台、基于领导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督平台,实现了数据集中化管理,权限统一分配,交易、服务与监管协同办公,各业务交易系统融合统一,先市后区逐步推广。最终推动构建全市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形成覆盖北京市/区两级房建、市政、园林等多个专业的一体化平台,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
纵观我国建设工程交易手段发展历程,2003年以前还处在传统的纸质标书时代,窗口提交,操作复杂,效率低成本高。2003年后在网络化、电子化时代持续了12年,即于2016年进入了智能化、可视化时代,应用BIM、大数据等技术,将电子标书立体、动态化,直观具体,智能分析,深度评审,高效率高质量。尤其是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是极大的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尤其是招投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对交易服务部门、交易监管部门、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都巨大价值。
据悉,2017年的第四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年会上,广联达与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合作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大数据和BIM技术应用”获得了“2017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十佳科技成果”。其中“基于BIM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已正式通过了国家住建部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应用BIM技术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数据研究与应用”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住建部验收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大数据应用科技项目,并首创工程造价合理性分析等关键技术应用。
BIM等级课程招生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