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2019年度优秀项目经验分享会暨2020年度海绵城市奖励申报启动仪式在万科云城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采取线下和线上直播的形式,邀请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建设者齐聚一堂。作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分享2019年深圳市优秀海绵城市建设案例,推进2020年深圳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三年试点成效显著绿色柔软的深圳已初具规模
2016年,深圳成为了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深圳人口产业高度密集,土地开发强度位居全国前列,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新老水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全市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打造立体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有力举措,也是全市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为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圳市发改、财政、规自、住建、交通、水务、城管、建筑工务署等部门及各区(新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相融合的系统思维。
一方面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综合理念统领治水工作,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水污染治理、河长制、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等工作紧密结合,以黑臭水体治理、易涝点整治为突破口,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脏水、积水问题;另一方面将渗、滞、蓄、净、用、排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和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行动、城中村综合整治行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一起,推出了香蜜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万科云城、甲子塘社区等一批市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海绵城市建设民生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明确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深圳以城水相融为建设目标,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2273项,海绵城市面积达210平方公里,超过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1%。海绵城市建设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作,要全面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
31个项目获得2019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奖励
为鼓励全社会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树立海绵城市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深圳市设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奖励资金。记者从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深圳市财政对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的相关海绵设施(包括既有项目海绵化改造和新建项目配建海绵设施两类),优秀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优秀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海绵城市标准规范及科研平台等十个类别给予奖励,奖励总额为5.14亿元。经过自愿申报、专家集中评审、各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政府决策、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19年度5大类共计31个获奖项目。
桂湾片区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工程、环保型路面建造技术与工程应用、深圳市一园一院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留仙洞云城二期北绿廊、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深圳市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6个优秀项目代表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他们如何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推进项目建设的经验。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章林伟表示,听取了各类型项目获奖代表的经验分享,很高兴看到大家能够因地制宜地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到了项目,并落实到规划、设计、管理全过程。希望深圳能继续抓好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智慧创新,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海绵的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功效,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引领新型城镇化提供水务解决方案。
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奖励申报正式启动
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礼卫在讲话中提到,海绵城市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政府短时间的集中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多元主体合力推进,尤其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本次活动,既是一次经验总结和分享会,更是一次动员会。希望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人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我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大家一齐发挥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绘就鹏城大海绵城市蓝图,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活动现场,深圳主会场和北京分会场的领导嘉宾通过云启动的形式共同开启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奖励申报。
在活动的最后,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细银、清华大学教授刘翔、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任心欣、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管运涛以及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水安全与市政技术副总监彭世谨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展望的分享。
通过持续推进节约用水、建设海绵城市这些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缺口,有效缓解供水压力;还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减轻内涝积水;更可以修复城市水循环,涵养城市生境。可以说这是打造城市、人、自然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开发中的生动体现。
BIM等级课程招生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