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教育网
BIM

下载app
首页 > BIM > 考试动态 > 热点资讯

BIM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智能化管理

 所谓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英文简写,它涵盖了几何学、空间关系、地理信息系统、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及数量等(例如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可以用来展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包括了兴建过程及营运过程。

    BIM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管理”,关键在于“信息化”。目前市面上存在“钉钉”等诸多协同管理工作平台,但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使其由三维变成多维。那么,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将是一种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所有的信息均需汇集于一点,即“模型充当载体”。这是完全有别于其他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管理。下文将列举一些实际应用的管理思路。

    (一)进度管理。初级阶段的BIM应用可以实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度”的进度信息演示,某一个环节更改带来的变化可以“一键完成”;深化阶段的BIM应用将可以根据数据分析、预演的结果提升项目决策的效率,而不是靠传统简单的“拍脑袋”,也解放了传统方式处理此类数据的大量人力资源。

    (二)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需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周期的综合参与,也受到了“人、机、物、法、环”五大因素的影响,丢掉任何一个过程或因素都可能造成质量管理的缺位。项目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要受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材料质量、各专业工作相互配合等多方面的影响。“如何减少上述缺位和影响?”在未来,“‘企业级+项目级’BIM技术体系”或许可以提供答案。首先,企业级所共享的丰富信息库可以让管理者应对各种工序施工快速提取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其次,BIM协同管理可以在程序上限制任何一项工作的流程并形成监督机制,使得“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得以保障,且不留盲点;最后,质量管理者可以对所完成工程的成品质量实现溯源分析,尤其是对有质量缺陷的部位进行过程把控的回顾,并分析原因,真正实现全过程监控管理。

    (三)安全管理。安全管理重在科学,传统的管理思路更依赖于“人”的因素,但施工环境越复杂,单纯依赖“人”的局限性就越大。借助科学的管理思路,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准备阶段风险预判、施工过程仿真模拟、施工动态监测、灾害应急管控等多种功能。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强调“细致”、“无盲区”,BIM具备“系统性”、“模拟性”、“信息完备性”的优势将发挥巨大作用。

    (四)成本管理、物料管理、工程变更等。精细化的BIM技术通过建立与工程结构模型相关联的庞大数据库,可以为管理者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并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可应用于精确核算成本、经济活动分析、物资材料管理、施工前及施工中的工程变更等。

    在推动这种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项目主流的“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盈利模式,建立在项目信息闭塞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之上。而在BIM技术协同管理平台下,高度公开透明的信息集成几乎会瓦解这种盈利模式。但我们不能忽视信息的不透明可能带来的项目决策的潜在巨大风险。


BIM等级课程招生立即查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学习资料包免费领取

学习计划攻略考试政策

/模拟题备考精华

一键领取
加入组织一起备考

加入一级建师
备考交流学习

关注公众号
(jianzao1)了解更多

前往建设工程教育网APP查看 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下载APP
已加入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