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何为“智能建造”?“智能建造”全称“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建造方式”,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造能力不断增强。长期以来,建筑业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比重不高,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融合不够,机器人和智能化施工装备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升级传统建造方式。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认为:“实际上,建筑行业目前叫做‘高技术的低集成’。很多部品产品本身是很好的,也很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当它集合成一个住宅产品,它的系统化是不够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比例只有0.03%,是除农业以外,处于信息化水平倒数第二位置的产业,因此,推动传统建筑向数字建筑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已是大势所趋。在当下的节点,住建部出台《意见》恰逢其时,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意见》指出,要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内厂商开始了布局。由紫光建筑云倾力打造的“紫光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其中之一,其旨在加速建筑行业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建筑”,构建建设领域数字化新生态,实现生态重塑、价值重构、平台战略、标准引领,推进建筑领域由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升级。其中,紫光建筑云的核心自研产品——“天工空间数字平台”承担着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底座的重要使命。
天工空间数字平台,围绕建筑产业链中的建筑规划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建造、空间运营四个环节,提取共性需求搭建数字平台;南向打通智能设备和系统厂商实现快速接入,北向赋能智慧应用服务商快速交付场景化应用。基于数字平台构建云上数字建筑生态,共同服务建筑业客户,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简单地说,天工空间数字平台是面向建筑与空间的实时感知、智能运营和智慧化服务需求所构建的融合技术、聚合数据、赋能应用的数字服务支撑平台。在智慧空间的架构体系中,天工平台以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新ICT技术)为部件、以数据为生产资源,对下联接物联设备、屏蔽设备感知层的设备差异,对上支撑智慧应用以及水平业务的扩展。
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紫光建筑云在全场景上云的生态战略下,将基于开放、智能、虚拟映射的天工空间数字平台,在赋能合作伙伴的同时,也获得合作伙伴的赋能。实际上,紫光建筑云已携手众多合作伙伴,运用天工平台,在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各领域开展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未来,紫光建筑云还将面向更多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业务场景,联合生态伙伴,使能各项应用从单场景智能迈向全场景智慧,通过纵向解耦,横向整合,使数据融合、系统联动和业务创新变得简单。今年6月,紫光建筑云总部落地重庆市渝北区,其建设目标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BIM、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建设工程领域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产业转型升级云服务和政府监管转型升级云服务。构建基于智慧建筑的产业生态圈,推动建筑产业流程乃至管理体系重塑,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经济规模化增长。
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是提升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智能建造的核心推动力,而天工空间数字平台作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底座”,通过提供云底层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推进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提升建筑智能化应用水平,构建一个生态共同体,让更多行业上下游的应用者、从业者、管理者、开发者都可以在数字建筑“这片土地上”产生更大价值。相信随着智能建造、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提速,天工空间数字平台的行业价值和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期待。
BIM等级课程招生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