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教育网

首页 > 中级安全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5)

2011-08-01
普通

  预警系统的实现

  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

  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即通过对历史数据、即时数据的整理、分析、存储,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

  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二)识别

  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所谓“适宜”,是针对本企业(或行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识别指标,它既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业)已发生事故的历史纵向比较,也不是简单的同其他企业(行业)发生事故情况进行的社会横向比较,而是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双重评价之下,针对生产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实现的事故控制绩效,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安全状态,综合判定生产过程是否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故现象。

  (三)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可以明确哪些现象是主要的,那些现象是从属的、附生的。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其风险可能是静态的,可能是动态的。有的是比较明显的,有的是潜在的。一方面可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事故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必要时咨询专家的意见。

  (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监测活动是预警系统活动开展的前提,没有明确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后三个环节的活动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无意义的。识别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实现事故现象的判别,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在繁杂多变的致灾因素中能确定预警工作重点,也使诊断和评价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诊断活动和评价活动是技术性的分析过程,它对主要事故现象的成因与过程分析,以及对事故损失后果的评价,可使企业在采取预控对策或者危机管理对策时有科学的判识依据。整个预警活动过程,呈现一种前后有序、因果关联的关系。其中,监测活动的监测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共享的,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人到监测系统中。另外,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新人购课

立减50元

每日一练

免费测试

报名条件

报名相关政策

试听课程
加载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